椰壳活性炭技术解析
一、定义与原料
椰壳活性炭以优质椰壳为原料,经炭化、活化等工艺制成的高效吸附材料。其原料主要来源于海南、东南亚等地的椰子壳,具有天然高硬度、高碳含量特性,加工后形成发达的孔隙结构。
二、生产工艺
预处理与炭化
椰壳经清洗、破碎后,在惰性气氛中高温炭化,形成初级碳骨架。
炭化温度通常为600–900℃,去除挥发物并提升碳含量。
活化造孔
采用水蒸气或化学活化法(如KOH)扩增孔隙,比表面积可达950–1250 m²/g,微孔占比达50%以上。
后处理与成型
通过筛分、造粒工艺制得颗粒状(2–4 mm)或柱状产品,适配不同应用场景。
三、核心特性
吸附性能
碘吸附值达800–1250 mg/g,可高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、余氯及有机污染物。
孔隙结构匹配甲醛等有害气体分子直径,实现物理与化学吸附协同作用。
机械性能
强度≥95%,耐磨耐腐蚀,适用于长期浸泡或高压环境。
可再生性
通过高温再生工艺可重复使用,降低长期使用成本。
四、应用领域
水处理
用于饮用水净化(去除余氯、异味)、工业废水处理(吸附重金属、油污)及制酒/饮料脱色。
空气净化
吸附甲醛、苯系物等室内污染物,适配家用空气净化器及工业废气处理。
特殊场景
作为炼油行业脱硫醇催化剂载体,或用于土壤改良提升保水性。
在潮汕地区用作煮茶燃料,兼具吸附杂质与调节水质功能。
五、市场与产业
产区分布
国内主要产区集中于福建(中印尼“两国双园”项目)、河南、河北等地,形成原料加工-活化-成型的全产业链。
产品规格
提供颗粒状(均价¥5.00–¥18.00/kg)、柱状(CTC值70–90%)及粉状产品,满足不同场景需求。
技术升级
企业如上海洗霸开发介孔碳骨架技术,适配固态电池等新兴领域。
六、使用注意事项
饱和周期
家用除甲醛建议每3–6个月更换或再生,避免二次释放。
适配场景
需根据污染物类型选择不同孔径规格(如微孔主导产品更适合小分子气体吸附)